logo
您的位置:  首页 > 附小新闻
停课不停教——附小教师这样做(中信校区)
时间:2020-04-14 发布者:校务办公室 点击:

在全社会共同抗疫的背景下,学生居家自主学习,教师也奋战在开发资源包、线上答疑、批改作业、集体备课等教学一线,除此之外,老师们还从课程开发、小组学习、班级特色、检测与评价、个别辅导等更细微之处去思考、创新、实践与总结,让我们跟随以下十个镜头,来窥见默默坚守在一线教学岗位上的附小教师群像。

 

镜头1:疫情是本无字教科书,开发教学资源,让学生上一堂生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同心战“疫”,我们在行动

五年语文组 李岩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上下每一个人的心,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少年队员,我们要从这场疫情中学什么?作为这场战疫的亲历者,同心战“疫”,人人有责。当孩子们因最美逆行者感动,因中国速度、中国力量震撼,爱国情被激发,民族自信被点燃,未来使命欲一肩而担时,这无疑是更好的生命教育、责任教育、爱国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想与孩子们共同记录这场疫情,用自己的声音来讲述这场疫情的想法,由此萌生。

    一、确立主题,组建小组,全员参与

    一个综合性强的话题,会让孩子们乐于探究,在校领导的建议下,五年三班师生在开学第一天,把主题学习定为:多年以后,我如何向后人介绍这场疫情?

通过微信,队员们组建4人学习小组,班级44人,11个小组,全员参与主题学习。约定时间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这场疫情?组长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组员意见。教师将全班的思维导图整理、汇总,形成研究的方向。再结合组员各自的优长、兴趣,由小组最终确定研究主题。各组员明确了研究方向,小组分工,搜集信息,分享资料,提炼关注点,构思讲述内容。

二、搜集资源,信息共享,个性创作

     同学们每天通过网络、电视,关注着疫情的发展,老师也会把相关的资料链接在各组群中分享,约定时间组织大家把信息筛选汇总,商讨小组汇报形式。同时结合学校开展的“在战疫中成长”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全员参与“童声童谣,同心战‘疫’”童谣创作活动,全班共创作44首生动、活泼、充满正能量的战疫童谣,合制成“美篇”在中信校区工作群中发表。很多队员的童谣都紧扣小组研究的主题,把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用生动有趣的话语表达出来。

    三、深入主题,行动研究,成果发表

队员们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的主题探究,陆续将小组的探究成果进行发表。

8小组的队员围绕“全国医疗队对武汉的驰援,医护人员工作的开展”这个主题,搜集英雄故事,整理感人画面,形成汇报文字,从4个不同视角讲述感动的瞬间,队员们把声音讲述配以影像资料,合成视频,致敬最美逆行者。

7小组队员围绕着“吉林省在这次驰援武汉行动中所做的贡献”进行探究,从搜集吉林省驰援武汉的数据开始了解,跟踪媒体报道获悉前沿动态,用信息播报、“美篇”传信、队员诗歌朗诵等方式,表达对英雄的致敬。

6小组队员从“各国家(地区)对中国疫情的态度看世界”,查阅了大量资料,选择美国、日本、巴基斯坦、韩国、港澳台等国家(地区)展开研究,从捐赠数据、政府及民间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录制成演讲视频。

1小组的队员围绕着“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出现的震撼人心的壮举”进行查找,对众多事例与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绘制美图,用醒目的数据标注,宣传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壮举。

……

疫情是教材,生活即课堂。各小组的队员,在主题学习引领下,有着诸多收获,正像队员们所说:“小队合作,让我们个个出彩。”当队员们的研究成果合成视频后,队员们也被自己的努力感动着,我们用声音和画面感染着更多的人,这是爱的传递,是使命的传承。通过这次战“疫”主题学习活动,同学们养成了关心时事、关注疫情、关怀他人的习惯,学会了信息搜集、自主探究,合作分享,能将心中的感动化作一个个温暖的行动传递出去。同学们心中,渐渐燃起了一团火,因为我们知道:疫情来袭,人类是共同在战斗,每一个都算数,每一个人都要义不容辞。而我,也和孩子们一起,经历了最真实的成长!








镜头2:居家学习,是开展综合课程的好时机。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学习材料,给予适切指导,让学生经历“有过程”的探究学习。

  小豆豆和“小豆芽”一起成长

                              二年语文组  李晓丽

    庚子初,荆楚大疫,九州一心,举国防疫。为了阻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染源,举过上下纷纷宅家抗 “疫”。停课不停学,网络在线学习已过两周,八九岁的孩子天性贪玩好动,如何让他们安心宅在家里,并学会自主学习?探索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个课题。

某日,吃午饭的时候,看着盘子里的豆芽,我突发奇想,何不教学生发豆芽呢?发豆芽简单易学,八九岁孩子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几天内豆子直观形象的变化必会引发学生的兴趣。不但可以借此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还巧妙实现学科整合,这是个好主意!

为发好豆芽,我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豆芽生长规律,总结方法。与学生视频连线时展示自己的“绿色食品”,激发他们的兴趣,并组织动员大家亲自动手实践。每日晨读互动,同学们展示作品,交流经验,我在线答疑解惑。最后,同学们不但收获了美味的豆芽菜,还学会了写观察日记,回顾这次活动,孩子们收获满满。

    一、培养了观察能力。豆子发芽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孩子们不但要细致入微地观察,还要填写表格,从“我的做法、小豆子的变化、我的心情、小豆子自画像”四个维度记录整个劳动过程,每日记录稍加整理,就是一篇精彩的观察日记。

    二、锻炼了劳动能力。发豆芽需要每天给豆子洗2—3次澡,同时需要掌握水的温度。豆芽长成后还要制作成家里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这些事情都需要孩子亲自动手。五天的时间,孩子由小心翼翼到操作自如,俨然一个个劳动小能手。

    三、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豆芽成长过程中,有的会因为温度低而生长缓慢,有的会因洗澡方式不对而折断,有的会因光照而变颜色,还有的会因为换水不及时而坏掉。孩子们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出质疑,或向老师家长求助,或上网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增强直面困难的勇气。有的孩子经历几次失败才发制成功,望着伙伴们长势喜人的豆芽,自己几天的精心侍候和满满的期待却付之东流。这些对八九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对耐心的考验,对困难的挑战。

    五、促进了家庭成员间的亲子互动。从“豆子”到“豆芽”,从“米袋”到“餐桌”,望着亲人欣喜的表情,听着赞美的话语,品尝着胜利的果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快乐,参与家务劳动,服务家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六、感悟生命力量,见证生命奇迹。从“发”到“吃”是一个有趣的过程,五天的时间,又圆又硬的豆子冲破坚硬的豆皮,顶着重物茁壮成长。这种“生”的力量,这种越挫越勇的精神,带给孩子震撼和启迪。

这种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教育不但深受孩子的喜爱,而且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个活动,每天都充满期待,看到豆芽不断变化,欢欣鼓舞。几天的时间,孩子们似乎懂事了,长大了。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必须和生活相融合,要寓教育于生活中。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教育契机,更要创造机会让我们的“小豆豆们”像小豆芽那样不畏压力,心向希望,茁壮成长!






镜头3:做好答疑辅导,是帮助学生解除问题、掌握重难点、夯实基础的重要一环。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四年数学组  周丽娜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让我深刻理解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句话。尤其是每天下午的答疑时间,更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表扬和鼓励中感受到温暖和动力  

在答疑时间中,学生的每一次提问,每一个发言,我都会耐心细致地给予表扬和鼓励的评价,这也是我一贯的做法。每天要对几十位学生进行细致地、个性化的评价,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深知每一句表扬的分量。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对每一个孩子的关注,都会让他们心里暖暖的,会激起学生饱满的动力。

二、鼓励学生主动提交作业,详细批改,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学生情况各异的居家学习,怎样才能了解他们真实的学习情况呢?我想除了与家长沟通,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们自己把每天的学习情况汇报给老师。其中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让学生主动提交作业,由我来详细批改。本来孩子们可以自己核对答案的事,为什么我要这样做呢?因为四年级的数学学习,知识已经很有深度,学生的学习也存在很大差异,只有通过批改作业,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

三、每天录制直观、生动的小视频,解决同学们在学习中的困难和迷思点

对学生做好辅导和答疑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在最初的几次讲解中我都是用文字或语音来总结每天学习的重难点。但我发现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当你仅用文字或语音讲解时,学生理解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每天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易混淆的知识点及本课的重难点来录制直观、生动的小视频,事实证明,学生们对这种形式的答疑特别喜欢,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通过问题讨论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思维互动,让空中课堂“活”起来

每周我都会在答疑时间选择几个重难点内容与学生进行三次问题讨论,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发现如果只是单纯的答疑,孩子们的问题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倾向于被动接受,久而久之思维就容易固化。如果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他们却如往日课堂一般积极思考、踊跃讨论,让空中课堂也活起来。 

如今已经进行了四周的线上教学,当听到孩子们一声声“我学会了”,疲惫的我却甚是欣慰,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虽然我不能像白衣天使一样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但我会一直坚守在教学的一线!







 

镜头4:空中课堂也可以有小组学习。让学生教学生,同伴互助效率高。

“小”组学习“大”能量

二年语文组  赵彦丽

    居家学习伊始,我把班级学生分为6个网课学习小组,目的在于能够更加细致地着眼于跟学生的情感交流更能突出网络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主动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学习活动的“指挥员”

    如果把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看作一场战役,我的角色就是一个调兵遣将、运筹帷幄的指挥员。3月12日那天是植树节,恰逢语文课学习到《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于是在小组内,我细致指导同学们朗读邓爷爷植树的过程,设计“植树造林”宣传标语……同学们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了解了植树节的来历,而且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再结合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我把同学们设计的宣传标语收集上来,制作成了“美篇”,让每一名同学都成为了“小小环保宣传员”。

二、情感交流联络员

小组学习凸显一个“小”字,会让师生的交流更加便捷与直观。于是寒假作业展示、读书分享等活动,我都会选择在小组内开展,教师有温度的鼓励、有针对性的点评,都会让学生倍感亲切与温暖。

“多日不见,分外想念。”这是师生共同的心声,于是网络小组的视频通话解决了这个难题。每天一组的视频连线活动都会让我和组员们满怀期待地激动上一整天。讲讲假期见闻、谈谈假期计划、说说假期收获、考考所学知识……短短的30分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浓浓的师爱。

三、学习策略的“咨询师”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居家网课学习中难免会受知识视野、年龄经验的制约,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每天下午的“答疑解惑”时间,我会如约出现在各个小组的微信群,帮助同学们及时地解决知识上的疑惑、学习中的困扰等。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时,有的学生对于“雷锋”和“雷锋精神”这两个词感到陌生,于是,我在小组内组织同学们畅所欲言自己做过哪些好事:有帮助一年级小同学在“爱心传递站”找到丢失的图书的;有跟爸爸妈妈出去旅行,主动帮助家长提拉沉重的行李箱的;有爸爸照顾妹妹没时间做家务,主动承担打扫全部房间任务的……同学们在小组内通过分享与交流,真切地感受到这就是“雷锋精神”,“小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学习蕴含着“大”能量,相信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会让同学们的网课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







 

镜头5:搭建作业展示平台,促进生生之间交流分享,为学生还原“面对面”的课堂情境。

       我的学习我自主,温故知新可为师

      四年数学组  降伟岩

“停课不停学”的网络居家学习,不仅缺少了老师的面对面讲解指导,也缺少同学间的讨论、交流和分享,面对特殊的学习环境,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开展一些学习活动。开展学生之间的作业展评,就是一个促进交流和分享的好途径。

一、我的作业我设计

每当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结束后,对知识的回顾梳理与检测评价,往往是很重要的环节。班级集体教学时,往往是老师利用设计好的思维导图领着学生整理复习,而现在需要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独立回顾、梳理单元的重点、难点知识,用文字表述、知识网图、思维导图等方式来整理与复习。

二、温故知新可为师

看似枯燥的单元知识整理与复习,孩子们用他们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方式、最喜欢的形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图画完美结合,一幅幅作品中,看似简单的线条,却蕴藏着孩子们的思考与智慧,密密麻麻的文字,彰显了孩子们辛苦地付出与努力。许多孩子的作品完全超出了老师的想象,带给老师许多的启发与思考。

三、交流分享促提高

孩子们将自己设计好的思维导图、知识网图等,拍成照片,然后发布在班级群里,老师再组织大家互相交流、学习、评价。同学们一段段看似简单的评语,带给别人的是建议、鼓励,留给自己的是学习后的欣喜和收获。

    可以说,一份作业,就是一幅作品;一份作业,就是一种态度。我的作业我做主,我的学习我自主,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镜头6:让学习结果“看得见”。积极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激励、调控功能。

网络自测,轻松自如

齐英维  

疫情之下,我们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学生居家学习的情况:老师精心录制的微课学生们听懂了吗?重难点知识学生们掌握了吗?还有哪些没有弄懂的问题?如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种种疑虑催促着我们,必须采取策略,精准、高效地辅助学生提高居家学习效率。

一、创新网络自测形式,降低测试压力

我运用“问卷星”软件编制了每一课的知识测查卷,学生通过网上自测就可以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还录制了详实的答案解析,学生在自测、对照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我反思的学习习惯。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对考试的压力,我将自测题编制成二维码,精心选取了校园或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图片与之结合形成自测卡,学生用手机扫码即可在线答题。富有挑战的题目、新奇的操作体验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紧扣课标与教材,分层设计自测题目

如何在确保学生用眼卫生的前提下,为学生在自测时营造愉快舒适的氛围?题目既不能太难,又不能过于简单,适当增加一点挑战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在设计题目时紧扣课标与教材,以检测基础知识为主;确定题目范围,依托我校语文学习资料包,使自测题目与学生学习经验建立联系;控制题目数量,将题目设置为10-12个选择或判断题,答题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确保了学生的用眼卫生。

三、分析测试数据,集中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网络自测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在终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能够实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答题情况。依据学生学情特点,对自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采取集中讲授的方式;针对个性问题对学生采取个别辅导。

四周以来,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的自测卡吸引了学生,赢得了家长们的支持。不仅如此,在分享到教师工作群后更吸引了各学科老师的目光,使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得以推广。网络自测拉近了我们与学生的距离,便被动为主动,《礼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疫情期间的教与学,给了我们更大的自主性与更多的思考点,我愿做那个时时“知困能自强”的人。







镜头7:疫情当下,居家学习,何以解忧?唯有读书。读书,无疑是最养心的抗“疫”方式。

以书为友,以读攻“毒”

三年语文组 于天一

庚子年初,一场无硝烟的战“疫”,变革了教学的形式,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猝不及防地裹挟在“云课堂”里。如何在保证每日的线上学习之外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精神食粮?我带着同学们开启了“以书为友,以读攻毒”的读书活动。

    一、名人故事推送,激发阅读兴趣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语文学习中,读书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从学生入学时就开始培养的读书习惯也一直在延续。在居家学习期间之初,面对屏幕彼端的孩子,如何让他们面对开学之初的适应不会手忙脚乱?如何让他们感受到一如往常的读书要求?如何激发起他们对于读书的兴趣?方寸之间,几经揣摩,最后我想到了每天给他们推送一个关于读书的故事或名人名言。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从文人墨客到民族英雄,每一个故事从我的讲述到走进学生的内心,都带着深深的期望。

二、制作读书积累卡,鼓励阅读摘记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曾说:“要想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做卡片、摘记。”著名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拥有两个卡片柜,里面装有几万张卡片,都是有关明末清初历史的文献摘录。一个个栏目下,一件史实便摘引了好几种文献,有的互相抵牾,录以备考;有的互相补充,录以并存。卡片上的字,一律蝇头小字,工整至极。

将吴先生读书摘记的故事分享给孩子之后,也激起了他们动笔摘记的兴趣。我精心制作了标题醒目、出处详尽、既录原文、又汇观点、分门别类、易于搜索的读书积累卡,鼓励学生定时摘记。随着卡片上的笔迹越来越多,美词佳句也源源不断浸润到孩子心里。

三、搭建交流平台,分享读书感受

以往在校园时,每个学期我们都会举行一次“读书分享会”,宅在家里,也不例外。于是,“翻开一页春天”主题分享会便在网络学习进行一个月的时候开始了。读书分享会上,每一位同学都录制了小视频,一本本经典的读物,一句句真诚的推荐,一个个深刻的感受,都呈现在他们精心准备的视频里,更凝聚在他们日渐形成的阅读素养里。因为一个漫长的假期没能见面,孩子们在互相翻看视频时,也多了一分亲切感,更多了一次互相学习的机会。我想,一切都应该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养成孩子的习惯为着力点。看着一个熟悉的面孔,一张张因认真准备备受肯定而绽放的笑脸,我仿佛感受到了阅读在无形中带给孩子自信又温和的力量。

四、以身作则,与学生共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但往日工作太忙,生活的节奏总是打乱集中阅读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迎合了我内心的期待,最大化接收了信息,却总是无法接近智慧本身。趁着“宅”家学习的日子,我也乐享和孩子们一同读书。阅读分享会的时候,我将自己最近的读书心得分享给他们,用亲切的语言跟他们讲一讲书中有趣的情节、吸引我的片段、我的读后感。我想,虽然不能见面,但是通过阅读分享建立起来的信任和依赖,也能带给孩子们鼓舞和坚持的力量。

我总是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阅读慢慢明白,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境。“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读书的人,能抬头仰望星辰,也能低头看见自己,感受到脚下无数细小却蓬勃的生命,在寻常的生活中孤单却不寂寞,丰富但不自满,悲悯而不悲伤,温暖且有温度。我期待,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与沉淀,我和孩子们会一起在书里长大。








 镜头8:云备课,也要精心准“备”。向备课要质量,是附小教师的专业名片。

 充分准“备”, 精雕细“课”                

六年数学组  许晓博

2020年的春天,相信每位一线教师都经历了网络教学的挑战。不管是有经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都是牛刀初试。怎样才能上好网课,唯有充分准“备”,精雕细“课”。

一、备资源包,严格把关

网络教学不能面对面讲授,所以教学资源的开发就尤为重要了。最初开发学习资源包的时候,我们生怕没有老师的讲授,学生会难以理解新的知识,所以资源包里内容很多:包括导学案PPT、微课、自测卡、答案、网课、拓展资源等。上传资源包之前,我们都要精心审核资源包,大到题目的呈现,小到标点符号,一丝一毫都不出错,确保零失误。然后针对资源包内容、使用方法跟学生和家长一一解读。经过了一周的学习与反馈,发现资源包东西太多,如果学生完全按照流程学完一节课,时间太长。于是我们又对资源包进行了“瘦身”——从六项中去掉两项,只保留导学课件、微课、自测卡、自测卡答案,看起来简洁明了,学起来轻松愉快。资源包的变化,呈现出最真实的教学规律,由学定教、顺学而导。

二、备学生问题,互动答疑

六年级面临毕业,小初衔接,学习压力相对大一些。所以我们利用每天下午的答疑时间,又给学生严格挑选一些补充练习题,巩固上午学习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这些练习题给学生之前,年组的老师都要“下水”,然后互相检查、修订改正,集体备课时再最后敲定。

三、备重难点,取长补短

 居家备课期间,学校领导也进入到年组把关指导,每次集体备课都给我们高站位的指导意见。学生的困惑有时只需要教师简短的点拨,一道题从哪个角度分析更简单,一句话怎样说学生更容易理解,越是细微的东西,越能凸显教师指导的价值。所以这时就是群里讨论最激烈的时候,一个人在群里说了自己的观点,其他人不断质疑、补充、完善,互相借鉴,从不私藏。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无论何时何地,都把学生的发展放到首位。

四、备测查方式,有效沟通

居家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能及时把握,这也是网络教学急需解决的难题。所以我们坚持每周给每个学生家长发一次私信,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学生居家学习的作业,不能以纸质方式进行反馈,也想尽办法去了解。每天都会抽取一部分同学的作业,进行批改、讲解,找到他们的困惑的地方,进行辅导。抽检学号的过程也经常变化,有时按日期尾号的学号交作业;有时根据日期做加、减、乘、除运算,按运算结果的学号交作业;有时发个红包,选手气最佳的交作业;有时截个屏,屏幕上的人交作业……总之,为了让学生抓不住规律,我们是煞费苦心!学生也对抽检方式充满新鲜感。

 在这个与众不同的春日里,坚守在网络教学这块阵地上,把网课的每一个细节精心雕琢,我们是幸福的!







 镜头9:居家教学,促成了一次信息技术专题培训。你若直面它,你就成长了。

我和信息技术有个约会

四年语文组  王超群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在这个超“长”假期里,居家教学的我们与信息技术也有个超“长”约会。

一、信息接龙,变身“统计小能手”

假期里每日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就是各种信息统计:健康信息统计、外出及返回人员信息统计、接收通知回复统计等。以往在微信群里按学号接龙早已问题重重:操作容易冲突、接龙可能重复、还容易刷屏。为了提高效率,我们找到了接龙小程序,学生们按学号,老师们按班级号上报,避免刷屏,还可以快捷地知道多少人及谁没有完成。老师们还学会了使用腾讯文档、金山文档小程序来统计,用手机即可快速填写,解决了身边没有电脑无法填表的困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居家教学,变身“软件小顾问”

“云课堂”“云备课”,自然少不了“云交流”的工具,我开始研究各种软件,分析其利弊及适用范围。微信使用便捷、操作简单,适合信息统计、传送图片以及一对一交流,但因人数限制,不能满足年组十人同时在线备课的需求。钉钉在线人数多,便于多方通话,适用于大容量视频会议。但对于老师来说稍有陌生,老教师容易操作困难。经过不断地研究与测试,我发现了QQ的隐藏功能——屏幕共享。可以实现一人分享资源,其它教师同步观看、同步讨论,还有白板辅助讲解功能,大大提高了备课效率,是集体备课的最佳助手。我将QQ的屏幕分享功能推荐给了其他年组,大家使用后纷纷赞赏,“手握良器如虎添翼”,大大提高了备课的效率。

三、录制微课,变身“剪辑小达人”

    居家教学对教师录制微课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下载适合的录制软件,学会录制只是第一步,十几分钟的课录起来难免会出错,如果不会剪辑,就要从头再来。所以,学会剪辑才是关键。通过剪辑,读错的字音、幻灯片上的错别字都能重新覆盖,还可以一段段地录,然后连接到一起。减轻了教师录制的压力,也大大降低了重录的概率。

居家办公、教学,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实现了我们“足不出户,空中教学”的目标。机遇永远与挑战并存,学会直面挑战,也实现了自我专业成长。












 

镜头10:无论教学方式如何变化,“关注每一个学生”,永远是我们共同信仰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准则。

“网”情深,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五年语文组 王晓雯

2020年的春天,开学成了师生美丽的期待。线上教学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变革。虽隔空,但不隔爱,我是班主任,我有41个孩子,一张“因特网”联动着41名孩子,我要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一、营造居家学习氛围,拉动全员在线

早上八点学生自愿晨读打卡,我在线倾听,一一评价,晨读人数一天一天在增加,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一个仰着小脸、精神抖擞的小孩儿;在线答疑期间,一个好问题提出来,我引导所有孩子共同关注,积极发表看法,调动孩子在听、在思考、在学习,孩子参与在线课堂的积极性随之提高;为了掌握学习情况,我定期抽查在线提问、交流互动情况,如今平均每天在线互动人数超过半数之多;我鼓励孩子们主动在群内上传作业,互相观看、分享,自主推荐出优秀作业,被推荐的孩子们受到了莫大的肯定和鼓励。不同时段、多个平台,我时时处处与孩子们在一起,最大程度地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居家学习氛围,让他们愿意学。

二、创建空中课堂,搭建交流平台

隔屏教学,看不见孩子们的目光,于是,我积极创建空中课堂,引导话题讨论,我边听边记录每个发言同学的名字,在每日的小结中公布名单,鼓励表扬,一时间,孩子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涨。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学。

三、抽查督导,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线上学习有很大的自主性、模糊性,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我不允许一丝模糊。每天我都会统计孩子们的提问、发言、交作业情况,并与其他学科老师沟通。如果一个孩子三天没有动静,我就会电话联系家长,详细了解原因。如果有哪个孩子按时上线困难,我会单独辅导。对于班级学困生,我会特别关注,经常鼓励和表扬,不让他们落下。关注不同学力水平的孩子,让他们学得有效,学得有自信。

    居家教学,我深知教师责任深重。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我责无旁贷!







      十个镜头,不足以道尽附小教师的辛苦、勤勉、智慧与格局疫情当前,从国家到基层,从最美逆行的白衣天使到居家隔离的普通人,每一个人都在为抗疫奋战。作为教师,我们虽不能冲上抗疫的前线,却能坚守在教学的前线,许学生“停课不停学”的郑重承诺,盼春暖花开,与学生在校园重逢!

 

0431-85616988
xiaoban@dsfuxiao.com
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96号
吉林省长春市繁荣路8号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4775号

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1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