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校区)做“接地气”的教育科研 ——记中信校区教师个人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暨首批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
时间:2015-04-30
发布者:校务办公室
点击:
4月27日、28日,学校召开了第二批教师个人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暨首批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为实现培训的全员参与,本次培训分两批进行。内容包括:优秀课题主持人高敏、迟艳波、李岩老师分别就课题研究的精华部分做汇报交流;脱中菲主任就“如何确定好的研究问题”进行研究指导。赵校长、王猛主任、菅艳刚副主任参加了会议。
经验分享
高敏:“重视研究方法的使用让我们的研究如鱼得水”
高敏主持的《数学 “图形与几何”领域核心概念的分析——以<面积>单元为例》,从学生学习规律研究的角度,为教师呈现了清晰的问卷设计、统计、分析的过程以及课堂观察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分享了量化研究的操作方法与研究收获。
迟艳波 :“问题决定了研究的深度”
迟艳波主持的《基于博物馆课程资源的个性化教学主题单元开发研究》课题采用了行动研究方法,经历了两轮完整的行动过程,以行动中的“问题”为线索开展了个性化教学主题单元的研究。她的研究启发老师:行动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渐近过程。
李 岩:“阅读是最好的教育”
李岩主持的《构建读书型班集体的实践研究》课题,从制度建设、物质环境营造、课堂教学几个层面提出了构建读书型班集体的策略。这项研究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提供了营造书香校园的新思路与新办法,明晰了班集体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具体路径。
研究指导
“确定一个好的研究问题,你需要做哪些事情?”
确定一个好的研究问题要经历以下几个思考过程:找到你的“真”困惑,;围绕这个困惑,写出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文献阅读必不可少;同事之间要进行头脑风暴;找到一个小的切入点;建立若干问题之间的联系,等等。
“问题”研究 VS “现象”研究
目前教师的小课题研究可以有两种思路:一是基于“问题”的策略性(对策性)研究;二是基于教育现象的描述式、发现式研究。前者的关键在于找到证明策略(对策)有效性的证据,后者关键是要基于原生态的教育现场,探索出教育教学中某一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过程。
“课题指南是一个预设的范畴”;“研究需要兴趣的支撑”
最后,脱主任就如何处理好课题指南和个人研究兴趣的关系给出了建议,并对如何依据课题指南,提出具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的问题进行了指导。
校长点评
1. 研究力是区别附小教师与其他学校教师的重要标志。
2. 研究会让教师更新视野,深厚积淀。
3. 教育研究要以“实践”为基础,更要高于“实践”。
教师收获
“听完今天的培训感觉很有实效性,既有宏观层面的理论方面的指导,还有微观层面的细致的范例,让我们一线的教师豁然开朗。”——贺 奕
“两位老师汇报就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他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的指导。”——柴进延
“这样的培训会很有必要,也很接地气,听得懂,学得来。”——降伟岩
“培训后,对申报课题后的具体研究进程更清晰,对选题很有帮助(易小而精,忌大而空)”——徐莹
“听了高老师的研究,感觉到了惊叹,没想到一线教师的研究做的这么专业。培训很务实。以后,多组织这样的活动吧!”——刘 为
教育研究部
201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