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日晚,东师附小繁荣校区五楼会议室座无虚席,台湾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台湾师铎奖获得者李玉贵老师,为东师附小三校全体语文教师做关于“学习的课堂文化”的培训报告。这不仅是一场难忘的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涤荡灵魂的心灵之旅。我校近三年来提倡“有根源、有过程、有个性”的率性教学理念,与李玉贵老师的许多想法做法,深度契合。
李玉贵老师常说 :“一个好的课堂,上着上着老师就不见了!”
这是不是在说——好的课堂,是引发学生深思的课堂
曾几何时,我们崇尚热闹的课堂,激情四射的课堂。公开课更是设计得尤为精巧,密不透风。听了李玉贵老师课堂观察的分析,才发现那个在课堂上一直没有被关注、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的学生,完全被忽视,这不禁令我们汗颜。李老师非常推崇佐藤学教授的 “静悄悄的革命”,倡导“珍视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提倡在安静的课堂中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这份静悄悄的背后,不是沉闷,不是静止,学生的思维在跳跃;教师应做的,就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李玉贵老师也常说:“课堂上要会听、敢讲,还要能等待。”
这是不是在说——好的课堂,是注重倾听的课堂
我们经常困惑,课堂上如何 “让学习真正发生”。李老师根据多年课堂观察分享她的思考:“听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的要形成聆听、回应、接续而不是评价的有效循环。”“教师要无时无刻示范听,学生才会听。聆听,就是学习关系的建立。”聆听,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技能,更是教师需要提升的教学素养。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很急,对于学习相对困难的同学,我们往往喜欢打断他,替他说,似乎这样能促进课堂学习。其实不然。针对这种情况,李老师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课堂杜绝“零时差”,给每个孩子咀嚼老师话语的时间,思考老师的语言与自己生命的关联。课堂上老师的3-5秒钟的等待很有意义。课堂上要有“待答时间”,让学生对比自己说的和别人说的有什么不同。越是学习困难的孩子,越是需要多一些耐心和倾听,适时的支援,帮他建立自信,哪怕他只是重复了别人的话语。当倾听在班级的所有老师和同学间形成默契,有效的学习就会真正发生。
李玉贵老师还常说:“让同学真正成为互学共学的同学。”
这是不是在说——好的课堂,是善于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课堂
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而差异是课堂最珍贵的资源。李玉贵老师常说做老师的要敬畏课堂,要理解学生,要使学习最大化,就要让同学真正成为同学,让学生成为彼此的老师,去教师中心化,慢慢做就会成为课堂的文化。这种学习方式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都能安心学习,让学生敢于大胆说出“我不懂”。把学习的权利和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中、班级里共同探究不会的东西,倾听别人的想法,完善自己的理解,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最后,再让我们回味一句李玉贵老师的话:“谁在说话,为什么要聆听,怎样温暖地等待,等等,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们要一直研究自己的课堂,请记住:修,是为了行。”
照片说明:李玉贵老师深受美国学者李普曼教授的儿童哲学著作《哲学教室》《灵灵》,并一直与台湾同仁践行自己的儿童哲学理念,致力于 “毛毛虫”儿童哲学工作室的不断发展,图六为“毛毛虫”工作室的期刊《儿童哲学》。
撰稿人:袁丽敏
东师附小繁荣校区
2017.9
欢迎关注公众号